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开放当天,石景山市民挤满了这个新改造的“活力港湾”。曾经堆满杂物、没人理会的桥下空地,如今变成了集运动、休息、玩乐于一体的大乐园。市民们笑着说,这地方现在是“老少皆宜”,谁来都能找到乐子!
这片2.3万平方米的桥下空间,过去就是个“没人要”的角落。杂草丛生,乱七八糟,连路过的人都不愿意多看一眼。可新首钢大桥自从通车后,凭着拉风的设计和重要位置,成了北京的“网红地标”。桥上灯火辉煌,桥下却冷冷清清,政府看在眼里,决定动手改造,让这块地“活”起来。
改造的点子很简单: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儿找到自己的乐趣。设计团队没搞花里胡哨的东西,而是实打实地考虑了大家的需求。他们调研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习惯,还把冬奥元素加进去,毕竟首钢园区可是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地儿。这么一来,桥下空间不仅实用,还多了点文化味儿。
“冰雪梦工厂”是西边的一块宝地,专为爱运动的人准备。轮滑区地面滑溜溜,用了高档防滑材料,初学者摔不着,专业选手也能玩得痛快。旁边的非标球场更是灵活,想踢足球、打篮球,随你切换,周围还有防护网,安全又省心。
每天早上和傍晚,这地方热闹得像个大集市。年轻人穿着轮滑鞋嗖嗖地滑,球场上汗水和笑声混在一起。附近的大爷大妈也爱来凑热闹,散步的散步,聊天的聊天,气氛好得不行。
中间的“驿站”是个贴心的休息点,尤其是骑行爱好者的最爱。累了就坐下来歇歇脚,喝口水,吹吹风。驿站长得跟大桥一个风格,简洁大方,看着就舒服。市民路过这儿,都爱停下来喘口气,感觉像是回家一样自在。
东边的“雪花乐园”更是个全家福地。中老年人爱这儿,因为健身器材齐全,扭扭腰、拉拉筋,简单又实用。旁边还有椅子,累了就坐着歇会儿,聊聊家常,日子过得舒坦。
小孩儿们更喜欢“雪花乐园”的游乐区。滑梯、秋千、攀爬架,样样都有,安全检查也做得严严实实。周末,家长带着孩子来这儿,笑声满天飞。看着孩子们跑来跑去,大人脸上也挂着笑,画面暖得让人心里发热。
开放以后,这地方成了京西的“新宠”。不用预约,随时来,随时玩,方便得不得了。数据显示,开放首周就吸引了上万人次来体验,从早到晚人气不断。清晨有老人在这儿打太极,下午有年轻人飙轮滑,晚上还有人散步聊天,桥下空间愣是成了全天候的“生活场”。
改造这块地,政府花了不少心思。光是规划就开了好几轮会,设计团队还跑去外地取经,学人家怎么把“废地”变“宝地”。最后的效果,大家有目共睹:既实用又好看,还带着点北京冬奥的骄傲。
这事儿让人觉得,城市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,其实都有大潜力。只要用心规划,合理利用,桥下空间都能变成市民的“后花园 “‘。石景山区这回干得漂亮,不仅让居民生活更方便,还给北京的城市更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数据上来看,石景山区政府投了不少钱在这项目上,具体数字没公开,但光看效果就知道值。2.3万平方米的空间,硬是变成了运动场、休息站、游乐园三合一,谁看了不说一句“牛”?更别提这地方还免费开放,实打实地为老百姓着想。
改造后的桥下空间,还带动了周边的热闹。附近的小吃店、便利店生意都好了起来,市民们来玩顺便吃点喝点,日子过得更有滋味。有人算过,首钢园区因为冬奥和这波改造,游客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,京西这块地儿越来越有“国际范儿”。
说到底,这地方的成功,不只是建了个好地方,更让大家感受到城市的温暖。老人有了健身的地儿,孩子有了玩耍的乐园,年轻人有了撒欢的空间。谁说城市空间只能冷冰冰?这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,证明城市也可以很有人情味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